核心在于它正处于 AI 从“纯语言理解”迈向“具身行动与现实交互”的关键转折点上

一、AI/Agent 范式演进的必然产物

1.1 需求侧:AI 正从“符号世界”走向“现实世界”,需要 Context Infra 作为桥梁

当前 AI 的演进已超越了仅靠大语言模型进行文本推理的阶段,正朝着能够感知、理解并作用于真实世界的“智能体”(Agent)方向发展。这一转变对上下文提出了更高要求:

  • Agent 需要持续、动态、多模态的上下文来理解任务、规划行动并验证结果。这不再只是静态的 prompt 工程,而是需要一个能实时整合环境状态、历史记忆、用户意图与外部工具反馈的“世界引擎”。
  • Context 是 Agent 有效运行所需信息的核心来源,包括任务背景、环境状态和历史交互等,是 Agent 与现实世界交汇的关键接口 。
  • 传统无状态的 Serverless 架构已无法满足需求,新一代 Agent Infra 必须提供有状态的会话管理和上下文持久化能力,以保障工作流的原子性与可恢复性 。

1.2 供给侧:上下文工程缺乏成熟、统一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当前在上下文的处理上仍面临巨大技术缺口,尤其是在多模态、长时序和高可靠性的场景下:

  • 多模态上下文的解析、融合与理解仍处于早期阶段。不同模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数据格式、语义密度和处理方式差异巨大,导致融合困难 。
  • 上下文工程面临六大核心挑战:数据质量、细节丢失、上下文过载、长时序依赖、高昂的 token 成本以及系统集成瓶颈 。
  • 更重要的是,这些挑战无法仅靠算法或模型优化解决,而必须依赖专门为上下文处理设计的基础设施

共识逐渐形成:“上下文工程若做得好,幻觉问题可以大幅缓解——但这需要为上下文专门构建的基础设施”


二、Context infra 的定义

Context Infra(上下文基础设施)是为 AI Agent(智能体)提供动态、结构化、可管理的上下文信息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层。它不仅是传统“提示词”(prompt)或“检索增强生成”(RAG)的简单延伸,而是面向多轮、多模态、多 Agent 协作场景下,对记忆(Memory)、环境状态、用户意图、历史交互和领域知识进行统一建模、存储、检索与更新的系统性能力。


2.1 Context Infra 的核心定义与特征

  • 它是 Agent 工作流中的“记忆中枢”,负责赋予 Agent 长期记忆、跨会话一致性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 。
  • 与传统孤立缓存不同,Context Infra 强调 统一记忆图谱、跨 Agent 读写、版本控制、遗忘策略 等能力,支持多个智能体共享和协同操作上下文 。
  • 它将用户、环境、行为等动态状态 抽象为可查询、可订阅、可扩展的共享服务,避免各业务重复造轮子。例如字节开源的 MineContext 就是一个典型的上下文中台 。
  • 在技术架构上,Context Infra 通常包含 上下文采集、融合、存储、检索、生命周期管理 等模块,并与 RAG、Memory、Tools 等组件协同工作 。

2.2 在 AI 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

2.2.1. 多 Agent 协作系统

多个 Agent 需要共享任务状态、分工记录和执行历史。Context Infra 提供统一记忆图谱,使 Agent 能“看见”彼此的行动,避免冲突或重复劳动 。

2.2.2. 企业级 AI 应用(如智能客服、知识助手)

企业拥有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业务上下文。Context Infra 能高效整合用户画像、历史工单、产品文档等,构建动态上下文层,提升回答准确性与个性化 。

2.2.3. 具身智能与环境交互(Embodied AI)

在机器人或虚拟环境中,Agent 需持续感知物理/虚拟世界状态(如物体位置、用户动作)。Context Infra 实时维护环境上下文,作为“世界引擎”的一部分 。

2.2.4. 长周期任务执行(如自动化工作流)

Agent 执行复杂任务(如“策划一场发布会”)需跨越数小时甚至数天。Context Infra 提供有状态的会话管理,保存中间结果、工具调用记录和用户反馈,确保任务可恢复、可追溯 。

2.2.5. 降低幻觉与提升可信度

通过结构化、可验证的上下文注入,减少模型“凭空编造”。高质量的上下文工程本身就能显著缓解幻觉问题 。


三、Context Infra 的玩家

基于当前 AI Agent 的发展趋势,Context Infra(上下文基础设施) 正在成为连接 AI 与现实世界的关键枢纽。以下从 需求侧的应用场景分类供给侧的市场玩家 两个维度进行系统梳理:


3.1 需求侧:Context Infra 的核心应用场景(按类别划分)

3.1.1. 企业级生产力与运营自动化

  • 智能客服与销售助手:通过整合用户历史交互、产品知识库和实时行为数据,提供个性化、连贯的服务体验 。
  • IT 与 DevOps 自动化:Agent 需要理解系统日志、代码库上下文和故障历史,以执行诊断、修复或部署任务 。
  • 供应链与物流优化:Agent 利用实时库存、运输状态和市场数据动态规划路线或调整采购策略 。

3.1.2. 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

  • 法律、金融、医疗助手:处理高度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文档(如合同、财报、病历),需精准提取、关联并推理上下文信息 。
  • 企业知识管理:将分散在邮件、会议记录、内部 Wiki 中的信息构建成可查询的记忆图谱,供 Agent 调用 。

3.1.3. 具身智能与物理世界交互

  • 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持续感知环境状态(如物体位置、用户指令、设备状态),Context Infra 充当“世界模型”的实时更新引擎 。
  • 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融合传感器数据、高精地图和用户偏好,构建驾驶场景的动态上下文。

3.1.4. 消费者级个性化体验

  • 个人 AI 助手:管理用户的日程、偏好、社交关系和数字资产,实现跨应用、跨设备的连续性服务 。
  • 游戏与虚拟世界:NPC(非玩家角色)通过记忆玩家行为和世界状态,提供更沉浸、自适应的叙事体验。

3.1.5. 多 Agent 协作与市场

  • Agent 经济(Agent Economy):多个 Agent 在共享上下文空间中协商、交易或协作完成复杂任务(如自动比价、联合创作)。

3.2 供给侧:Context Infra 的市场玩家格局

3.2.1 大厂(Big Tech)—— 提供底层平台与云服务

  • Microsoft / OpenAI:通过 Azure AI、Semantic Kernel 等提供记忆、插件和上下文管理能力。
  • Google / DeepMind:在 Vertex AI 和 Gemma 生态中集成上下文感知与记忆模块。
  • Amazon:AWS 推出专门的 “AI Agents & Tools” 市场,并通过 Bedrock 支持上下文工程 。
  • Meta:Llama 生态推动开源上下文管理框架,如 LlamaIndex 的演进。

    这些巨头通过云平台和基础模型,为 Context Infra 提供了计算、存储和模型底座 。

3.2.2 垂直领域初创公司(Startups)—— 专注上下文层创新

  • Zep:提供“会学习的记忆”(Memory that learns),专为 AI 助手构建长期、可检索的上下文存储 。
  • Alter AI:聚焦 Agent 编排与上下文协调,确保多 Agent 间状态一致 。
  • Uplift:构建语音优先的上下文感知 Agent,适用于客服和消费场景 。
  • Scalekit:专注于 AI Agent 的安全与上下文审计,确保敏感操作可追溯 。
  • MineContext(字节跳动):作为内部上下文中台,统一管理用户、环境和任务状态 。
上下文和记忆正成为新的护城河”,能将其作为产品核心构建的公司将获得竞争优势 。

标签:infra, ai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