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市场 下的文章

互联网融入生活的程度越来越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之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互联网产业群,诞生了各种新奇的企业,比如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电子商务还有视频网站,无论是IT从业者或是互联网用户,都受益于这种产业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有自己的性格,它是一个网民没有付费习惯,娱乐型的互联网。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之下,不管是视频网站还是内容提供商,或者是其他参与互联网产业的企业,都需要寻找到更快更稳定的赢利方式。随着互联网产业发展,也可以看到这样两个有趣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视频网站在向媒体化的方向发展。打开视频网站首页,不管是优酷、土豆、56等专业视频站,还是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的视频频道,都能看到大量的新闻内容,同传统媒体的合作,使视频网站获得了新闻源,获得了内容的公信力。同时,视频被网友分享和引用到了各种论坛和博客,或者以其他形式在互联网传播,使视频网站获得了庞大的访问量,也获得了传播渠道。公信力和传播渠道正是成为新媒体的必要条件。

第二个趋势是内容提供走向品牌化。有相当多的内容制作团队,其中包括企业和非正式团体,在为互联网生产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内容。这种专业性产生了很多内容品牌,比如各种风靡一时的互联网动画形象。

视频网站媒体化和内容提供品牌化这两个趋势其实正好指明了视频网站和内容提供商之间关系的走向。我们可以把视频网站和内容商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视频网站和内容商是对立的。这是在从前,在视频网站刚刚起步的时候,充斥着各种盗版内容和低质量内容,内容商不把视频网站当作潜在的合作者,奔走维权,双方关系紧张对立,直接影响到了收入。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现在,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视频网站发展越来越快,视频网站和内容商的关系变得更微妙,形成了一个杂货市场与小商品供货商的关系,虽然产生了一些以播放权为主的版权交易,但是属于试水性质,数量少,内容形式单一,仅仅是内容商与传统媒体关系的一种复制,视频网站与内容商依然时有摩擦。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双方做了不同的探索:

视频网站开始更积极与传统媒体合作,获取新闻类内容,并自建或者引导网友生产视频,降低内容成本。这样的方式还不能满足中国这个娱乐化互联网的娱乐需求,而且网友生产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网站运营成本比较高。同时,强势的传统媒体对视频网站自建内容还是非常敏感的。内容商这一方面,开始自建互联网渠道,由于自身对互联网理解不够,就造成了内容发行成本搞,渠道维护成本高等缺点,并且受限于自建渠道的流量,传播范围非常有限。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双方收入增长都不明显,却说明了一个问题,视频网站与内容商在融合,两者有合作的必要并能找到一些交集,这也就是视频网站与内容商关系发展的未来,是需要寻求的共赢。

视频网站与内容商共赢的关系,就像是苏宁电器与家电企业的关系,是品牌大卖场与品牌供货商的关系。合作的方式包括很多种:

比如广告分成,内容商帮助视频网站迅速转变为数字发行渠道,共享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
比如版权合作,共同创建优质内容,形成有高附加值的品牌型内容,这些内容是具有排他性的,只在合作视频网站播放。
比如广告精准投放,内容商可以根据视频网站的广告需求,将定制广告植入内容,达到广告效果最大化,双方的深度合作可以为视频网站带来正版化,会产生良好的口碑,增强广告商的信心,大大有利于品牌广告的投放,众所周知,品牌广告才是广告收入的大头,才是收入增长的制高点。
比如共同培育动画形象等周边产业。

这些对视频网站和内容商未来的期望并不是空谈,美国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例子,hulu.com,这是内容商与互联网结合的典范,内容商参与而不干预视频网站的运营,视频网站通过广告和分销版权获得收入,2008年它的收入达到了9000万美元,风头盖过了youtube.com。

热情期望视频网站与内容提供商能共同完善中国互联网的视频内容产业链,构建一个健康的网络视频生态圈,来达到共赢。

【这就是一篇自说自话的文字,为整理自己的思路】

5月中旬,腾讯发布了QQ旋风2.0正式版,这符合腾讯软件长期beta的习惯,实际上,在2.0开始测试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惊喜。

我应该算是旋风的一个老用户了,在快车和迅雷两强统治的下载软件市场里,脱兔利用多协议抢得了一点市场,QQ把握住了他们广告整个软肋(QQ旋风没有迅雷和快车那样疯狂的广告,因为它没有盈利压力),推出了超级旋风,跟QQ拼音、QQ影音播放器、QQmusic等等软件,构成了一个覆盖所有中国上网用户日常需求的庞大产品线,这里我并不想纠结QQ旋风是抄袭了谁,只说我在QQ旋风2.0看到了腾讯正在加强品牌整合,更加强调QQ这个品牌。

QQ旋风2.0做了以下几点很有利于品牌整合的事情,当然也可以视作这个下载软件产品利用QQ这个大品牌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可信度。
1、改名。在1.0系列的时候,下载产品叫做超级旋风,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没有广告的1.7版网际快车,2.0系列开始叫做QQ旋风,虽然只是一个名字的改变,却代表了产品方向,这就是一个跟腾讯其他产品深度整合的下载工具。
PS:按腾讯的版本定义,1.0的超级旋风跟2.0的QQ旋风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就是QQ2008和QQ2009的区别。
2、UI的巨大变化。2.0变成了一个迷你版的下载工具,在主UI上只给了用户最想知道的几个部分,比如速度等,而将其他部分放在onmouseenter里去显示,最大限度减少了主UI上的视觉噪声,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东西。还有就是给QQ旋风加上了跟QQ2009一样的皮肤换色功能,配色和软件皮肤的质感都向QQ2009靠拢,更容易用户识别为腾讯的产品。
3、与其他产品的深度整合。QQ旋风在主UI之外增加了一个浏览器窗口,在QQmusic也是这么处理的,在客户端不太方便展现的东西在网页里可以轻易实现,毫无疑问,QQ旋风将得益于搜搜以及QQ号这个优良的用户系统。搜索框放在主UI上,搜索结果放在浏览器窗口,同时浏览器窗口还有minisite来展现推荐内容,这就覆盖了无明确需求用户和有明确需求用户。在QQ里还有下载图标可以点亮,虽然我并不敢冒,但是从论坛看,还是有相当一些用户为了点亮这个图标而使用这个下载工具的(这在1.0时代就有)。

以上三点可以简单看成这样一个公式:
名称统一+UI统一+产品统一=品牌统一
其实呢,腾讯还发布了几张不错的壁纸,唉,设计师强大真好。

最后说一下一点我认为的QQ旋风的优点(首先要排除QQ海量的用户群基础,这个条件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基本是无敌的,按开外挂处理):
1、稳定。腾讯搞了这么多年软件,有国内最好的技术基础,产品质量相当不错。
2、速度。这里不是指下载速度,而是指用户用这个软件获取资源的速度,托搜搜和腾讯庞大服务器群的优势,它找资源真的可以很快很方便。
3、节省。没有广告载入、没有多余信息、优化过的软件内核、小UI设计等等,使用的时候占用资源不多,对于我这样有点洁癖的用户来说很合适。

ps,我想要个QQ的公仔送MM,哈哈哈

访问网易有道音乐随心听

网易发布了音乐随心听这个产品,实际上之前就有了,这次出现了一个专门的页面来展现,也凸现了Google音乐搜索对其他音乐搜索引擎的影响。

用网易自己的话说,这种按心情的搜索得益于网友对歌曲的评价,如果是这样,网易就应用了一些有趣的算法,大致上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心情表,也就是都有哪些心情
2、要建立一个词库,主要用于收集形容词(如高兴的、伤感的)和与心情相关的名词,并与心情表对应,通常是树状结构,即一个心情可以有无数个相关词,如果追求精准效果,还需要对这个词汇表进行一个分级,也就是词汇的权重,感情色彩强烈的权重高,内部算法也基本就是这样了。
3、这一步就需要海量的音乐评价样本,搜索引擎来做是最合适的,通过对包括有歌曲名、歌手名、专辑名(又需要一个词汇库)、歌曲文件地址(对应的文件后缀)的网页进行分析,也就是通过分词计算都有哪些情感词出现和出现的频率,初步可以形成对一首歌曲的感情判断。
4、为保证搜索质量,除了词汇的权重,还需要对网页来源进行分级,通常音乐论坛、音乐博客、博客的权重会高一些。
5、招几个懂点音乐的编辑,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和调整。

现在来看,这个产品推荐的歌曲还比较少,怎么看都像是编辑推荐的...

还有,我在有道快贴给网易提了个意见,就是“选中某心情,然后会出现一组歌曲,在滚动到下一组的时候感觉不是特别直接,可以考虑加个箭头,鼠标悬停时才出现。”
刚才去看回复的时候,发现发帖人的名字变成了别人...

在IT业过冬论大行其道的环境里,康盛这个国内PHP界的大腕有了一些动作,基本的意思就是收缩产品线,剥离一些非核心的项目,不知道回收的资金会用来做什么,康盛并不缺钱,至少不缺小钱。一般来说,一家企业出售资产,目的有这样两种:一是市场环境不佳,回收些资金用于过冬;一是为了刷数据,保证表面上逐年递增的盈利,准备融资,康盛这两点都不太像,又都有点像。

这几天有几个关于康盛的消息在传,或真或假。

1、出售了ecshop系列的产品给shopex,这个是真的,shopex这个冤大头。本来ecshop就不是康盛原生的产品,而是从高春辉又一个成功养大并卖掉的猪,高曾在康盛有一个很高的职位,现在貌似已经离职,高和戴志康他们的个人关系也还不错。在金融海啸袭击全球的现状下,shopex出手拿下ecshop和maifou.com,应该是想整合起中小站长,它能在阿里系和百度的夹缝里活下来么?我不好看,大概又是一个资本游戏,把VC的钱变现到几个老板的口袋里而已。

2、出售了SupeV给Ku6,这个也是真的。视频站的热潮让康盛推出了SupeV这个产品,本来也就是凑凑热闹,卖了更好,能用SupeV架设自己的视频站的站长有多少呢?比用Discuz的少多了。Ku6买下SupeV的意图也很明显,想做一个视频交易平台,让中小站长做自己的小弟,靠数量优势来对抗优酷和土豆。市场上还有一个bokecc是干这个事情的,还不如收购它更显实际一些。

3、收购ECMS,这个还没有得到证实,呵呵。在SupeV项目刚刚上马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他们要开发一个CMS,后来才知道是个视频程序……康盛自己做CMS不是不可以,只是当时还有类似CMS的产品(SS/XS系列)存在,似乎有点冲突,不过现在明显了,Discuz和UC home才是康盛的现在和未来。
很久很久以前,我还怀疑康盛要收购dedecms,因为康盛的产品线里也只缺一个CMS,后来dede不知道获得了谁的投资(老蔡?),这时候收购对象就没剩下什么了。空穴来风,王猛同学已经宣布ECMS要开源(应该只是不加密而已)了。以他的性格,在没有得到一大笔钱的情况下,宣布开源是不可能的事情,当年还是个人单干的时候那么多人怂恿他开源,他也没干。WC君,加油!开源对ECMS也许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对你的公司来说,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PS:不知道Discuz.net的命运会如何,听说雪人在08年初就离职了。

记得几年前,在电脑报上有一个头条,强调了SNS热潮的到来,那时候校内之类的网站还远远没有兴起。毫无疑问,人是SNS的核心,作为SNS存在的支撑节点存在,将节点用适当的方式联系起来,这就是SNS。这样基于人际关系的服务,由谁来做会更有先天的基础呢?

首先,要有大量、稳定的用户;再者,能迅速将自有用户的联系用互联网的形式表述出来,并能吸引新用户。

基于以上两点,可以得出这样几个家伙:
1、QQ
这个中国互联网的肥企鹅,用户数往哪儿一放,错综复杂的用户关系,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它推出的同学录我还是觉得有点小气了,QQ完全不需要依赖“同学”这一个社会角色就可以把用户组织起来,只不过需要一个穿着仿facebook外衣的QQ社区。
2、百度
流量大、很大、非常大、异常大。百度贴吧这个用关键词做节点把用户联系起来的服务很NB,也许有人觉得贴吧功能简单得可以,我倒觉得用简洁去形容更好,因为吧主的用户体验还是不错的。话说到这里,我已经把贴吧视为一个话题聚合型的SNS了。
3、免费邮箱提供商
无论是网易还是雅虎,或者其他门户,都有数量庞大的邮箱用户,这些邮箱用户里有一个东西叫做联系人(或者是通讯录等等等等),天然的SNS结构。

这些家伙都有自己的社区,那么传统社区与SNS的区别在哪儿呢?我觉得没有明显的界限,可能SNS能让用户更容易延伸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吧,还是那句话,只要能通过某个方式把用户联系起来就是SNS。

SNS的狂潮汹涌得很,后来者还是有一些市场空间的,就像做生意一样,细分、深耕、专注总是能活得很滋润的,比如校内把同学这个社会角色做得差不多了,那就去做同事、母亲、医患这样的角色,社会角色的复杂性决定了SNS需求的复杂性,也就是后来者的土壤。

我对互联网的SNS热潮还是有幻想的,只希望OpenID迅速成熟起来,把用户库分布到整个互联网,降低进入门槛,让提供商去拼服务吧~这时候,互联网才真正是个菜市场,用户不属于任何网站,爱去哪儿去哪儿,去不同网站满足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