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品 下的文章

背景&推演:

国产大模型的研发真是卷,大厂、高校、明星企业家、大神开发者纷纷入场,热到刷屏,带来两个副作用:

  • 高性能显卡本来就受限,现在需求旺盛,有价无市
  • AI人才稀缺且贵

在资本大水漫灌之后,大模型会出现少数赢家,这时候,基础设施过度投入,会出现算力和人才的阶段性过剩

呼唤AI界的“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是医药行业的“台积电”,可以理解为开放式的研发服务平台,实现开发团队、实验室、生产线的共享,大中小药企,甚至有研发能力的个人,都可以使用

wuxiapptec-20230330.png
以上图片原图来自 商业模式研究所「药明康德商业模式解析,研发外包服务」

从这个角度看,大模型领域挺适合出现研发平台,实现算力、工具链、人才、数据的共享,提供的服务有:

  • 细分领域数据标注,包括数据合规
  • 大模型选型和训练
  • 大模型垂直领域微调
  • 大模型的代运营,包括网络安全及合规服务

AI界的共享平台需要什么

  • 充足算力、带宽、存储:资本密集型,适合大厂和运营商
  • 工具链:包括研发训练相关和运营相关,适合工程能力强的团队

    • 训练加速:各种分布式框架的应用和调优,软硬家一体加速方案
    • 微调:垂直领域或私有数据训练调优
    • 部署&代运营:还需要推理算力和网络安全能力
  • 人才:可能吃到工程师红利

谁适合做AI界的“药明康德”

  • 中立:初期不能站队,各大厂大概率都会出自己的大模型
  • 技术商人:工程能力强,商业运营能力强
  • 名人:不然拿不到大客户

每年都有很多跑友/骑友,在自己的城市里,跑出各种轨迹,或表达爱你,或激励自己,极具仪式感

不如建议地图APP,做一个刺激日活的运营应用 —— 先画图,后跑步

  • 先手绘一个图形/文字
  • 以用户所在位置,或所在城市地标位置,为地点/中心,在地图上找到一个可用的路径轨迹

    • 可在更大或更小的范围内生成路径
    • 可分享给其他人,可以多端共享
  • 用户跑步/骑行,完成这个轨迹,发图炫耀

对用户来说,是个好玩的工具
对地图APP来说,是个可以用作日常运营的工具

“广场舞是名利场,是销金窟。”

01.广场的群像

赵大妈晚饭后的时间,早就固定给了广场舞。作为电子厂家属小区广场舞的领队,她拖着音箱,匆匆赶到滨江广场,马上就要去杭州参加全国区域的比赛,还有几个老姐妹,尤其是钱大妈,动作不熟练,需要她单独辅导。

“杨老师上周更新了两个广场舞视频,你学会了吗?教教我们呗”,钱大妈怯生生问赵大妈,赵大妈严肃回答:“还在学呢,还是先练动作和队形吧。这次比赛杨老师是评委,咱们要拿个好名次。”

练了一会儿,舞蹈队人都到齐了,赵大妈调大麦克风音量:“姐妹们,重要的事情微信群都说了,再重复一下,第一,今天还会让小孙拍摄视频,发到微信群;第二,明天早一点来领取比赛服装;第三,中山路富民超市的鸡蛋优惠券,一个人领一张,可以换一袋鸡蛋,12个,休息时候找老李登记。”

李大妈听到话,望向放包处,自己的包挺显眼的,优惠券就在里面,临出来之前还特意检查过。作为微信群的管理员之一,李大妈协助赵大妈管理微信群,跟各类商家的地推人员打交道,那些小年轻对她又爱又恨,爱的是李大妈熟悉手机应用使用,不用手把手教,微信群人数又特别多,组织能力强,每次活动都有条不紊;恨的是比较精明,几次金融理财类的推广都被薅了羊毛。

好几个其他舞蹈队的音乐响起来了,并没有影响到摄像孙小宝,毕竟是熟手,如果不是价格好,他还真不想拒了酒局来拍摄,试了几个机位,差点撞倒自己带来的广告易拉宝。拍好的视频,一部分直接发到舞蹈队的微信群,剪辑好的,还要整理成报名视频,发给广场舞赛事组委会,传到指定的广场舞视频网站宣传,比跟着大妈们旅游比赛跟拍麻烦多了。

当晚,千里之外的北京,网站编辑周小溪如约收到了孙小宝发过来的视频,简单处理之后上传到了广场舞网站,然后在工作微信群里通报:“最后一支队伍的报名展示视频收到上传了,可以联系杨老师逐个点评一下了,数量太多的话,看看是不是也可以让杨老师的弟子们代劳。”

02.偶像、金字塔与社区经济

广场舞是城乡特殊的存在,有一个稳定的金字塔结构,顶层并不是广场舞产品的公司,而是负责生产广场舞教学内容的“名师”,一个顶级广场舞名师,会有很多个弟子,他们是优质教学内容的生产者,号召力绝不逊色流量小鲜肉,大妈们追星迸发出来的活力,让很多广场舞比赛现场失控。

内容生产者是极少的,直接影响广场舞人群的,是像赵大妈一样的领队,她们负责协调本地舞蹈队,教授舞蹈动作,组织参加比赛或演出,甚至是出国旅游,很多大妈大爷,从成为领队这个事情上,又仿佛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再往下,就是各式各样的大妈大爷们,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藏龙卧虎,但是在广场上,都是一起舞蹈的队友,这个以亿计的人群的消费能力,被各类商家所垂涎。

广场舞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场地辐射的范围,决定了聚集人群的多少,所以这接近“社区”的定义,而不是“社群”。在二三线城市,城市广场较新较大,经常可以看到千人规模的集体舞蹈;在缺少大型空地的一线城市中心区,几十人规模的小团队,经常出没在商场前的空地上。队伍与队伍之间,拉人头拼设备抢地盘是常事。

围绕着广场舞人群,已经有很多商业形态,常见的有社区电商、拼购、养生、金融理财、旅游等,良莠不齐。

03.广场舞产品

当前的广场舞产品,叫做“广场舞内容产品”更贴切一些,普遍是用广场舞视频切入,讲一个“银发人群生活方式”的故事,有的甚至拿到了以亿美元计的融资。

作为内容型产品,不可避免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1、内容的生命周期

教学内容:生命周期长,可反复消费,尤其是名师内容,强版权控制。
赛事内容:生命周期短,仅在比赛后很短的时间内有消费,后续价值不大。
个人内容:受众有限,保存价值不大,且消费场景多存在微信这样的成熟社交平台。

2、内容的ROI

教学内容和赛事内容,制作难度大,保存成本高,需要精良的多分辨率版本,提供给不同网络环境和播放设备。这两种内容的消费场景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反复播放,可以独自在家学习,也可以三五成群观看;而赛事内容,实际上除了赛事存档,作为品牌沉淀外,只会有很少的内容被分享到社交圈,被广泛观看。从ROI看,教学内容更好,值得更多投资。

个人内容,手机设备提供了非常好的制作工作,重心放在这上面,直接收益不高,当前的产品,也都是走了“特效滤镜+传播”的工具路线。

所以总结一下:

内容ROI = (消费人群数量消费频次单次播放收益)/(制作成本+保存成本)

3、内容变现

3.1、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付费购买视频和付费点评,是主要的变现模式,也可以是视频免费+点评收费的模式。内容平台需要控制好版权和头部名师,跟直播平台一样,头部IP的争夺会非常激烈,参考偶像经济理解。

为了扩展内容付费收入,可以从视频点评和赛事指导两个角度切入:

  • 3.1.1、将广场舞蹈视频中的基本动作切割为粒度更细的基本功指导,用较有名气的老师点评整段视频,提出修改点,用名气普通的老师(理解为助教),去跟踪和指导基本动作。提高名师的时间效率,也降低对名师的档期依赖。
  • 3.1.2、赛事指导是指对群体的选曲、编舞、队形、服装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依赖赛事周期。

3.2、从赛事内容的角度看,收益来自运营收入,如报名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实际操作中,往往以“粉丝见面+比赛+旅游+购物”的整体方案出现,配合政府民生工程和传统媒体报道效果更明显。

3.3、从个人内容的角度看,与快手抖音并无区别,流量即收入。人从社交关系中获得认同这个需求,不因年纪等因素改变。

04.生于线下,落于线下

广场舞是社交场景,“老师”在这里获得膜拜和巨大利益;“领队”在这里享受“我比你们强”的关系阶层差;“大妈”们在这里完成社交互动,收获关注和“生活挺健康”的感觉。人性在这个场景之下,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伸展和变化。

正是因为广场舞中的关键关系都发生在线下场景中,所以线上产品并不能形成有效的闭环,线上产品的首要作用是维护线下已有关系,然后才考虑其他。在广场舞产品设计的优劣判断上,是否维护和强化人群的关系,让用户感觉“我很好”,是一个好标准。

举个听来的案例,有一个大妈,退休前是个局领导,退休后气场塌了下来,大概是因为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后来做了广场舞领队,整个人迅速恢复,乐趣十足,这就是用户价值。

关于用户运营,真的可以学学搞养生产业的,用鸡蛋这类“硬通货”维护着大量的微信关系和群,与客户群亲如一家,甚至有意外收获。简言之就是强地推,抓领队,勤互动。

还是一个听来的案例,举行线下赛事有比较复杂的审批流程,涉及很多主管部门,某个领队大爷是退休领导,主动帮忙协调,一路绿灯。

对低龄人群的关注高于对银发人群的,是不合理的。虽然说把握住年轻人,就把握住了未来,但年轻人更容易从你的产品生态中流失;而有广场舞爱好的人群,整体年龄偏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相对稳定,不易流失,且有稳定收入和闲暇时间,整体算来,商业价值可能更高。

这个领域还没有垄断玩家出现,假设巨头进入,从气质上看,快手比抖音更合适,更强调“记录”,这个人群才是视频赛道的第二增长曲线的主战场。

广场舞赛事和考级都是运营比较成熟的线下方案,赛事的意义,除品牌外,还有助于打破人群的区域隔离,形成更大范围内的影响;而考级(并没有国家承认),则是培育和控制KOL的关键手段。

总之,视频抓手,地面运营,生活变现。

05.生活在继续

九月底的北京午后,依然保持着三十几度的高温,某个小区的树荫下,大妈们三三两两,交流着舞步。音乐声音不大,不会影响到附近写字楼里的周小溪,周小溪抬起头,舒缓了一下肩膀,正在想租住的住处附近,开了一家尊巴场馆,什么时候去体验一下,而她不知道的是,她住处那一整个单元的房东,正是广场舞名师杨老师。

人没有什么不同,都希望被“看见”,希望“我感觉自己很好”,希望找到“我们”,只不过“我”跳广场舞,“你”在跳尊巴,“他”,在二次元。

“汽车新零售”的目标是让客户付出资金,获得汽车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可以不完整,在“零售”语境下,客户是消费者,企业是汽车商品供给者,分别站在零售交易的两侧。更换一个“资产管理”的语境,客户是投资者,企业是投资服务提供者,两者就站在了交易的同一侧,变成了不同的故事。

img

“汽车”是需要管理的资产

在传统的观点里,除具备收藏价值的车辆外,汽车作为实体资产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持续贬值,不同品牌和车型有不同的残值曲线,可以通过经验或者交易大数据得到。为车主提供实体资产管理服务,即是让车辆保值增值,对抗残值曲线。除实体资产外,还应看到“用车数据”作为一种不断增加的资产需要被关注和管理,数据有网络效应,总体价值远高于单个数据价值相加。

根据资产管理的不同阶段,分别定位出实体汽车资产服务和数据资产服务的关键:

资管阶段募资投前/投中交易投后管理处置/退出
关键服务获得资产风控交易效率资产保值/增值资产保值
汽车资产服务车源定价/风控车与需求适配风控/车后服务汽车流通
数据资产服务采集完备定价/脱敏提供交易市场匹配新市场-

数据是非排他性的,增值部分主要依赖匹配新市场,多次交易。在“投资”之后,很难实现“要回来”,所以处置和退出部分,基本上只能保证增量数据不再授权。

汽车即服务,Car-as-a-Service

CaaS,汽车即服务,原意是指以订阅为基础付费模式,租赁汽车固定时间使用权的长期出行解决方案。随着市场和技术发展,逐步向以订阅为基础付费模式,以不同颗粒度车辆使用权满足长短不一用车需求的客户导向出行解决方案转变。从这个角度说,涉及到“租赁”业务的,都是放入CaaS模式的范畴,如长期租赁、短期租赁、分时租赁等,甚至是融资租赁业务。

2019年6月底,凹凸租车召开发布会,将品牌升级为“凹凸出行”,对CaaS模式有这样一个阐述:

当你可以越来越便捷地触达到车辆,汽车将不再是一项资产,而转变成一种服务——可以碎片化购买使用时间,并延展到出行以外的综合类生活服务。凹凸出行正以轻资产+物流+大数据,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虚拟汽车服务商。

不将汽车视为“资产”,是因为凹凸出行采用的轻资产模式,车辆的所有权全属于车主,实际上从车主的角度来看,“汽车”依然是可以带来收入的资产。

延伸阅读:罗兰贝格《汽车即服务——车队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中期机遇》

出行即服务,Mobility-as-a-Service

除 CaaS模式外,市场上还有一种叫做“出行即服务”,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基本内涵是将出行视为一种可整合的服务,包括“运人”和“运货”,整个运输过程,被分解为大小不一的运输段,分别由不同的运输工具承担,而合同和支付,是统一的。时常去国外旅游的朋友,一定知道有一种“通票”,在一定的时间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抵达任意地点,这就是一种 MaaS 。

腾讯与 whim 合作,推出了一个叫做“赫尔辛基城市行囊”的微信小程序,包括了支付、优惠、路书导游等服务,是非常好的 MaaS 示范。

img

MaaS模式,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特征是满足出行需求的出行工具,是整合的,意味着既可以由政府或企业提供,也可以由个人共享提供,在整个层面上,所有出行工具都可以被认为是运行在MaaS模式下的资产,包括汽车、自行车、电动平衡车、游船等。

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是以导航需求为入口的 MaaS 平台,美团/滴滴是以供给为切入点的 MaaS 平台,微信钱包/支付宝是以支付和账号为入口的 MaaS 平台,满帮/快狗打车则是货运方向的 MaaS 平台。

汽车资产的飞轮效应

介绍 CaaS/MaaS 并不是为了提出资产即服务的概念,这两种模式,在资产管理的语境里,是资产变现的通道。平台型服务商即是出行服务的提供商,又是资产管理服务的提供商,多重角色集于一身,挖掘了潜在市场,也带来监管风险。

可以用下面的对称的飞轮图来表示:

img

汽车资产管理的认知本质

资产管理语境下的汽车新零售,是认知上的变化,呈现出下面的路径:

  • 1.0、单纯消费(汽车零售)
  • 2.0、融资(汽车金融) + 消费(新零售)
  • 3.0、融资(汽车金融) + 投资(汽车资管) + 消费(新零售)

在这个认知下,重新拆解汽车新零售业务:

汽车资产管理内容对应业务
获得资产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
融资服务新车/二手车融资租赁、新车/二手车分期、……
资产保值保养、保险、生活综合服务、……
资产变现车抵贷、共享经济、二手车全国流通、……
泛资产管理汽车生态各要素的定价和交易能力

汽车资产管理的概念泛化

能支持汽车资产管理内容的各种要素,都可以纳入泛化后的资产管理中,是如何定义资产的问题,如下表:

资产内容
劳动力驾驶能力(代驾业务)、销售能力(代理加盟)……
资本专项用于汽车领域的基金等
资产-车辆闲置车辆(共享经济)
资产-其他店铺、停车位、充电桩、车牌(有违规可能)、……
资源销售线索、精准流量、……
能力采购、仓储、物流、车队管理、风控、资产/风险定价、证券化、其他融资能力、数据处理、人工智能、……

总结

在资产管理语境下的汽车新零售,即是从“助人买车”变成“助人融资/投资/用车”

00.前言

理解车联网需要产品视角

近十年来,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无论是市场环境、技术环境还是政策环境,都不断在发生变化。巨大的不确定性总是带来巨大的机遇和风险,车联网产品随着各类不同背景的厂商进入,变得热闹非凡。良莠不齐的玩家,夹杂着炒作和欺骗的各类新概念,让公众对车联网的理解变得非常模糊,即使是擅长抽象和完善概念的产品经理人群,面对快速发展的车联网市场,也很难就“车联网产品”的内涵和外延达成一致。不过对一个新事物来说,对基本定义的明确过程,也是创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附图:百度指数中的需求图谱

img

研究方法

本文尝试用一个定性的分析框架,从产品视角来理解车联网产品,大致分成以下几步:

1、列举正在发生的可能影响车联网的事件
2、建立围绕“车”的基本模型,推导出“车联网产品”的场景
3、结合 1 和 2 的结论,得到“车联网产品”的基本架构
4、通过“车联网产品”的基本架构,分析BAT的实际产品布局
5、预测市场,给出一般性建议(可能滞后且无用)

01.推动变化的事件列举不完全

建立一个四象限图,横轴是对产品影响的不确定性,纵轴是影响的高低,将事件分类为“技术”、“市场”、“环境”、“渠道”、“产品”几类,并放置在象限图中。右上角“影响”高且“不确定性”高的事件,需要重点关注,产品创新通常来自这个区域的事件刺激。

附图:影响“车联网产品”的事件,受限于精力和能力,列举和分类都会有疏漏

img

附图:近10年来,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变化,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img

02.车联网产品的一般场景

在经济学家薛兆丰的眼中,“产权”是通过“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三个权利来实现的,借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将“车”这个产品的内在,分为两个部分:“工具属性”和“资产属性”。

从工具属性上看,“车”是“人/货”的搬运工

对于“人”而言,可以有两种角度来看待“车”,但本质上都是“出行场景”,遵守“连接/分发”的商业模型。“出行场景”中的车联网产品是市场热点,BAT等科技巨头的主力产品,也大都是这个领域的。

1、“车”是“人”的一类空间,是独立于“工作”、“生活”、“娱乐”之外的空间,随着汽车保有量上升,人群在这个空间上花费的时间同样在急速增加,会产生大量的消费机会。

2、“车”是空间与空间相联系的管道,出行增加了“空间”和“空间”之间的连接,使得人们可以进入更丰富的消费场景中。而且这种空间之间联系的增强并不是消费机会的线形增加,而是可能创造新的消费机会。

附图:“人”相关的车联网产品场景,图中的“产权”是指狭义的车辆登记产权

img

对于“货”而言,是“产业场景”,之所以不称为“运输场景”,是因为这类场景中,还有丰富的采集或分发行为。常见的产品应用领域有物流、仓储、农业、环卫、工程、矿业等方面,除物流和环卫领域外,其他应用领域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车通常在封闭空间中运动,人的活动很少,非常适宜 Level 4 的无人驾驶技术应用。

“产业场景”在互联网环境中被讨论较少,但市场规模总量巨大,车联网产品与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形态差异明显。

从资产属性上看,“车”是实体资产和数据资产的总和

实体资产是指车这个实体的价值。无论是乘用车和商用车,在通常情况下,实体资产的价值都是一条不断下降的曲线,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二手车交易的大数据,通过算法基本确定这条残值曲线(新能源车的残值曲线与汽油车有明显不同,受到电池残值的影响)。

数据资产是指车在各类场景中被“使用”,使车成为数据产生和处理的基本节点(一种边缘计算),这些数据的价值可以被挖掘(也可以在云端)出来,数据资产曲线与实体资产曲线相反,不断增值,还可以被物联网放大。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论断:

车联网产品之战,胜负关键是争夺不断增值的数据资产

这场玩家众多的战役,有三个重要的子战场:

1、对实体(车/人)的争夺,数据入口
2、对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权的争夺,数据管道
3、对消费场景的争夺,数据应用

在数据入口战场里,关键策略是生产车辆,从源头控制。玩家有传统主机厂、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地产/能源/家电巨头(恒大、宝能、格力等)。

在数据管道战场里,关键策略是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玩家有车联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车载OS或车机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如华为、BAT的车联网部门、部分创业团队。

在数据应用战场里,关键策略是控制消费场景的供给。玩家有滴滴、BAT的内容部门或O2O部门、部分创业团队。

03.车联网产品的基本架构

车联网产品的基础场景,决定了产品视角的车联网产品定义:车联网产品,提供有关“车”的数据产生、处理、传输、应用的解决方案。结合01.推动变化的事件中重要且不确定性高的各类事件,得到一个基本的架构。

附图:侧重C端车联网的基本架构表述

img

数据在车联网产品架构里的流动

1、数据采集,实际上就是数据源,数据产生在很多位置

车内:主要是车机,通过车内的各种感应器和前装记录设备,记录车的使用数据
车外:通过外设,如无人机、空气净化器、行车记录仪等,记录车的环境数据
车与车:通过云端或者车车通信,记录车的使用数据和环境数据
车与人:通过人机互动,或者是手机等移动设备与车机互联,记录人与车互动关系
车与云:记录车与环境互动关系,包括与城市、路网、产业场地的互动

2、数据处理,可以在车/手机/云多端处理

从外部政策环境看,二手车出海和鼓励电动车消费,都会带来车辆更新,更多感应器和处理器会被安装到新车上,促进了车作为终端的数据产生和计算能力,这是硬件层面的提升。在软件层面,新车都安装了智能的操作系统,利用硬件的能力大大提升。软件方面的成型产品非常多,如阿里的斑马智行、百度的小度车载OS、腾讯的车联网生态解决方案等,后面会更详细给出架构图。

附图:华为公有云车联网解决方案

img

数量巨大的存量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也可以通过后装一些设备来升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常见的车载一体机方案,需要对车做小量改装,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表现一般。近几年兴起的智能后视镜和智能行车记录仪,车主可自助安装,功能强大且价格低,市场表现良好,甚至还有智能车载支架这样的几十块钱的产品出现,极有可能为数据采集和处理提供新的机会。

3、场景识别,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场景,在具体的场景中让车做出对应的“动作”

C端方向上,腾讯的车联网场景定义如下,

出行场景:通勤、出游、拥堵、……
娱乐场景:听歌、小说、游戏、……
车生活场景:停车、加油、违章、……
社交场景:车载微信服务、约会接人、……

B端方向上,物流、仓储、农业、环卫、工程、矿业等场景都可细分出来不同的应用场景

4、消费,场景识别是数据应用,消费则是数据变现

C端方向上,腾讯的车联网场景定义对应着两类消费,一类是内容消费(关键是内容生态),一类是实体消费(关键是消费场景丰富性)。这两类消费的核心控制点,都是支付能力及整合人车数据的超级ID

B端方向上,消费是指结合产业特点,提高产能/运力的能力,对商用车市场研究很少,不展开。

04.BAT的车联网产品架构

超级ID取胜的腾讯

虽然腾讯车联网在媒体采访中,不强调微信作为超级ID存在的强势地位,可能为了避免主机厂的反感。但实际上,车载微信可以安装在任何以安卓为原型的车机设备上,利用腾讯本身已经有的内容生态(阅文集团、QQ音乐、腾讯视频等)、线下服务生态(美团和京东等),支付能力,覆盖掉主机厂的前装优势,成为车联网的入口。同时,微信作为一个ID,可以将用车人的数据,无缝迁移到任意安装有车载微信的车辆上,这个优势在未来车辆使用权越来越重要,产权越来越不重要的趋势中会被放大。

附图:腾讯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

img

无人驾驶技术领先的百度

百度的车联网产品布局也非常完整,以Apollo开放平台为核心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切入,更容易与主机厂达成合作。弱点是内容生态、线下消费生态、支付能力都较腾讯和阿里单薄。优势是在产业车联网这个方向上,比腾讯和阿里走得更远,产业方向对内容、线下消费和支付能力要求较低,对自动驾驶、路径规划、产业能力整合上要求较高,百度已经有一些实现。
附图:百度车联网平台和生态

img

平衡的阿里

阿里入局很早,与上汽合作的斑马智联进入市场好几年。在超级ID方面,有淘宝支撑;在内容生态上,有优酷土豆、虾米、大麦等;在线下消费能力上,有口碑和飞猪;在支付能力上,更是有强势的支付宝。产品架构上,与腾讯的布局基本一致。

05.需要回答的问题及可能无用的市场建议

地理空间的大小,影响消费形态

汽车市场下沉,广大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单次出行时间较大城市短,环境熟悉,一般不需要导航,也不需要长时间在“车”空间里的内容消费,线下娱乐消费场景不依赖线上流量。在这样的场景中,在供给侧的内容形态和线下消费生态,都需要哪些变化?

长时间的出行场景也有不同

路线固定的通勤和路线不固定的出游,都是时间较长的出行,潜在的是打发时间和节省时间的不同需求,可能产生需求的“人”都不同,是重视“驾车人”还是重视“乘车人”?

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

增量市场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商用车联网和存量车辆改造,可能是数据富矿。

车联网+区块链+金融,也可能是组合式的好应用。

躲不开的“手机也可以”

手机作为最流行的智能终端,性能强,更新快,如何跟车机形成合力?是否会出现车机只是屏幕和传感器,手机才是数据关键节点的形态?

信息量极少的洞察

由于更换车机系统的难度和成本高,造车可以锁定系统,所以BAT们纷纷投资造车新势力,也纷纷与传统主机厂合作。5G带来的很可能是车机系统切换的成本大大降低,也提升了造车者们的话语权,优先需要确定的,是数据的产权。

06.End

如果对目前的车机系统感兴趣,可以参考易车有一个《车载互联系统专项评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