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ChatGPT成为“全能交易中介”——用户只需一句话,它便能自动调用各类App完成购买、预订、服务等操作,平台从中抽取佣金

一、第三方应用的商业化路径与本质

1.1 商业化路径

第三方应用(特定场景) → 唤起ChatGPT应用(通用商业平台) → 实现商业化闭环


1.2 本质:超级应用的枢纽垄断

这一模式可理解为通用代理商务平台(Universal Agent Commerce Platform, UACP)。若上述路径成立,则意味着数字商业正式从“以应用为中心”的执行模式转向“以意图为中心”的中介模式。

在此模式下,生成式AI代理(如ChatGPT)不再仅是信息提供者,而是能够捕捉用户商业意图,并通过“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ing)机制在第三方应用间主导交易执行的智能化中枢。AI代理正成为数字生态系统中事实上的经济仲裁者。


二、商业可行,但监管风险不容忽视

  • 反垄断风险:掌控所有交易入口,可能被欧盟DMA、美国FTC认定为“守门人”,需强制开放接口、禁止歧视性行为
  • 数据合规问题:要实现精准推荐,需获取用户在多平台(如美团、携程、支付宝)的行为与数据——易涉嫌非法数据聚合,面临类似中国“巧达案”的刑事风险
  • 开发者困境:应用让渡用户关系,仅换来低佣金流量;若平台抽佣过高,商家弃用;抽佣过低,则平台难以盈利

2.1 不建帝国,而做标准

策略阶段具体实现方式
阶段一:合规先行仅提供信息引导,不涉及支付与交易。例如:“三亚最便宜的机票是XX”,而不代为购买
阶段二:合法变现推出“开放函数调用标准”(Open Function Call Protocol),平等接入所有API,排序依据仅为价格、评分、响应速度等客观指标——而非佣金高低
阶段三:生态锁定掌握推理内核能力:善于拆解用户意图(如“我想去三亚”)者胜出。此时平台所出售的并非抽佣,而是AI决策能力

2.2 行动指南:红黑榜

应避免的行为

  • 允许ChatGPT自动发起扣款
  • 使用用户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 向商家收取“优先曝光”费用

应推进的方向

  • 成为交易协议的标准制定者
  • 实现所有应用的“即插即用”API兼容
  • 使用户忠诚于“它懂我”,而非“它是什么”

三、结论:超级应用生态中的信任基石

当所有应用皆可凭一句对话达成交易,传统广告模式式微,商业本质回归。而始终不变的,是赢得用户信任的能力。

信任,将成为未来数字商业的真正货币。

标签:ai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