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习札记 下的文章

基本上在抄袭《笨办法学python》和《io语言手册》

练习0. 准备工作

练习1. 第一个程序

练习2. 注释和“#”井号

练习3. 数字和数学计算

练习4. 变量

练习5. 更多的变量和打印

练习6. 字符串和文本

练习7. 还是赋值、拼接和打印

练习8. io语言的基本概念-原型

练习9. io语言的基本概念-都是对象

练习10. 读写文本

练习11. 读取目录中的文件名

练习12. 复制文件

练习13. 再来聊聊原型、对象和方法

练习14. return返回

练习15. List列表和map散列

练习16. 操作字符串

练习17. if条件表达式

练习18. 其他条件表达式

Io语言入门

结束

This is Material Design

这就是材料设计语言

Material is the metaphor

材料设计语言是隐喻的

A material metaphor is the unifying theory of a rationalized space and a system of motion. our material is grounded in tactile reality, inspired by our study of paper and ink, yet open to imagination and magic.

隐喻的材料设计语言是空间合理化及系统运动的统一理论。它基于真实的触感,灵感源自我们对纸和墨水的研究后所展开的神奇想象。

Surface are intuitive and natural

浮起的平面是直观的和自然的

Surface and edges provide visual cues that are grounded in our experience of reality. the use of familiar tactile attributes speaks to primal parts of our brains and helps us quickly understand affordances.

浮起的平面和边缘提供了基于我们现实经验的视觉线索,熟悉的触觉属性触及我们大脑原始的部分,帮助我们迅速理解这些线索隐含的启示。

Dimensionality affords interaction

分割带来交互

The fundamentals of light, surface, and movement are key to conveying how objects interact. realistic lighting shows seams, divides space, and indicates moving parts.

光影、浮起的平面、运动的基本法则是表达对象之间如何交互的关键。逼真的光影效果可以显示区块间的接缝、 划分空间,以及标示移动的部件。

One adaptive design

自适应的设计

A single underlying design system organizes interactions and space. each device reflects a different view of the same underlying system. each view is tailored to the size and interaction appropriate for the device.
colors, iconography, hierarchy,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remain constant.

一个底层设计系统规划好交互和空间布局,不同设备基于相同的底层设计系统,适配尺寸和交互,呈现出不同的视图,而颜色、图标、结构层次和空间关系都保持不变。

Content is bold, graphic, and intentional

内容是突出式的、图形化的和导向性的

Bold design creates hierarchy, meaning, and focus. deliberate color choices, edge-to-edge imagery, large-scale typography, and intentional white space create immersion and clarity.

突出式的设计形成了层次结构、 意图和焦点。精心的色彩选择、 边缘之间的细节雕琢、 大尺寸的版式和留白营造出沉浸感和辨识度。

Color, surface, and iconography emphasize actions

色彩、浮起的平面和图标强调操作

User action is the essence of experience design. the primary actions are inflection points that transform the whole design. their emphasis makes core functionality immediately apparent and provides waypoints for the user.

用户体验设计的关键是用户操作。最主要的用户操作决定了整个设计,它使核心功能立即呈现出来,并为用户提供了下一步的指示。

Users initiate change

用户触发变化

Changes in the interface derive their energy from user actions. motion that cascades from touch respects and reinforces the user as the prime mover.

所有的操作都在单一的环境中发生。即使对象被转换和重新组织,也不会破坏用户的连续性体验。

Animation is choreographed

动画是精心设计的

All actions takes place in a single environment. objects are presented to the user without breaking the continuity of experience even as they transform and reorganize.

所有的操作都在单一的环境中发生。即使对象被转换和重新组织,也不会破坏用户的连续性体验。

Motion provides meaning

移动赋予意义

Motion is meaningful and appropriate, serving to focus attention and maintain continuity. feedback is subtle yet clear. transitions are efficient yet coherent.

移动是有意义且适当的,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并保持连续性。反馈是精妙而清晰的。过渡是高效而连贯的。

Summarize

综述

Design is the art of considered creation. our goal is to satisfy the diverse spectrum of human needs. as those needs evolve, so too much our designs, practices, and philosophies.

设计是创造性的艺术。我们的目标是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像这些变化的需求一样,我们有很多很多设计、实践方法和哲学。

We challenged ourselves to create a visual language for our users that synthesizes the classic principles of good design with the innovation and possibil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我们挑战自我,为我们的用户创造一种视觉语言,能融合优秀设计的经典原则和科技的创新可能性。

=== 分割线 ===

这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的,不足之处请指正,原文 谷歌的PDF

2013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突然进入了一个爆发期,以余额理财和P2P网贷为代表的各种产品纷纷涌现,背后原因是政府释放了松绑民间借贷的信号,即使在新兴的网络经济里,由于政府掌握着公共资源,无论多么小的政策出台,都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 政府能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监管策略来影响市场。即是是技术要求极高互联网行业,很多基础性的标准也需要通过政府认证颁布的方式来确保其具有效力,很多已经形成事实标准的“标准”,也让位给了政府标准
  • 政府可以通过导向性投资和政策来影响市场。当云计算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领域时,大笔核高基资源流向了大公司,帮助建立了各种云基地,也为用户带来了各种稳定优质的云服务。这种导向性是可以通过游说来影响的,企业可以通过申报、展会、邀请决策人员视察等方式来获得政策支持
  • 中小企业比较难获得政府专项支持,可以通过跟随国企和其他核心企业方向的方式来享受政策红利

----分割线----

本文是《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一书的读书笔记,第十篇

----后记----

这一系列读书笔记共十篇,断断续续写了2年多,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写笔记也是整理思路的过程,花费的时间比想象中更多,过程很有趣。附上
思维导图

控制市场,是大多数企业梦想里的事情,这意味着有能力获取更多利润,如果有幸成为“垄断”企业,其影响力将会大大超出经济领域,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控制市场的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

  • 能控制产品价格、生产和销售数量、消费市场的配比等等
  • 能限制其他供应商在竞争中对自身产生的影响

达成控制地位的关键点

考察一个供应商在市场中的控制能力,可以参考以下一些关键点:

  • 用户规模,是否在目标市场里占有相当比例的用户群,也要看产品的消费周期,消费周期越短越需要更大规模的用户群
  • 知识产权或专利,简单说是利用法律手段进攻或防御的能力,这也是google耗费巨资收购摩托罗拉手机部门的原因
  • 创新能力,很难量化,但是可以从供应商历史上推出的产品中窥豹一斑,表明供应商颠覆市场的能力
  • 先发优势,通常意味着具有相当规模的用户基础和品牌认知,以及对目标市场的理解
  • 互补产品的力量,也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度,上下游产业和软硬件环境以及渠道建设越完善,对用户的锁定能力越强
  • 品牌口碑,在网络时代里,口碑可以帮助供应商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用户,且可以对单个用户收取更多的费用

通过这些关键点,参考目前在市场的地位,供应商们可以制定符合自己的策略来生存发展。

胜者之道

先发制人

当市场中没有出现垄断地位的供应商时,群雄并起,进攻才能胜利。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发展速度让人瞠目结舌的互联网领域里,“先发优势”几乎是决定性的优势。要建立这种优势,在早期需要大量投资来获得用户规模,迅速放大网络效应,后来者在进入时就需要消耗更大成本来迁移用户。这种先发策略适合用户沉淀成本高,不易迁移的领域,比较特殊的例子是米聊进入社交市场更早,社交市场又是十分符合网络效应的市场,理论上讲米聊很难被超越,但微信击败了它,原因是虽然米聊自己的社交关系已经形成,迁移成本高,但是微信从通讯录和QQ中获得用户的成本更低,不需要更米聊正面争夺用户,且具有更高的品牌附加值及口碑,社交规模扩大更快。

用户相信胜利者

近几年来,互联网领域的产品发布会越来越多,涉及从软件、硬件、合作甚至是高级人才任命,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对市场预期的一种管理。当小米发布新款手机,以各种炫目的参数提高了用户对新产品的预期,使得不少用户持币观望,就限制住了竞品的销量。老罗的锤子手机先发布一个rom,除了营销拿投资的考虑外,也让用户有所期待,才能成就后来的手机硬件产品火爆。这种策略有两个要点必须保证:

  • 新产品要优秀符合预期,吹牛吹破了伤人品
  • 不要跳票,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最终幻想”系列发售了21款游戏,4部电影,“GTA”系列发售了14款游戏,“塞尔达传说”系列发售了16款游戏,“模拟人生”系列发售了17款游戏……你在出来还能留下多少市场?

参考新闻:iPhone 6尚未发布 三星已经削减25%订单

胜利者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伙人,找好小伙伴,形成一个联盟来增加用户对新产品的预期。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游戏主机发布的时候,都会标榜自己有多少家游戏厂商支持,有多少大作将要登陆,这就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价值,让用户觉得有所期待。

王者之道

如果已经在市场中取得了稳固的地位,成为一个行业的龙头,那么市场中都是比自己小的供应商,进攻就很难找准目标,这时候要采取保持优势的积极防守策略,通常有以下手段:

  • 警惕新技术新产品,加强与相关领域研发机构的合作,让创新都与自己有关,并网罗人才,压制竞争对手的研发能力
  • 在兼容自己老产品的情况下升级产品,保持平滑迁移和新鲜度
  • 加快创新淘汰自己的耐用产品,尤其是通过增加新特性的方式来淘汰旧版软件,以获取新的利益并持续锁定用户
  • 投资支持周边和互补产品,建立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受自己控制的,完整良好的用户体验,最常见的就是软件厂商与硬件厂商的持续融合,苹果对Beats的收购也是这种策略的体现
  • 扩大用户规模,进一步降低自身成本和限制对手的成长
  • 利用专利和知识产权攻击对手以及避免被攻击,只见过苹果告三星,没有见过它告诺基亚吧,诺基亚手里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告它只能是两败俱伤

弱者之道

大部分供应商在市场中都是弱者,有一点点用户,做一点点产品,赚一点点钱,想要生存下去,关键就是规避与能力不符的竞争。

  • 专注细分市场,也就是在小众用户群中,获得控制地位
  • 兼容领先者(影响性能,并有法律风险),进入更大的市场。在压缩软件市场里比较明显,各种压缩软件都强调自己能支持其他压缩格式,能提供更优秀的压缩比,并有虚拟光驱等功能
  • 进行快速价格战,比如限时免费,来建立用户规模,家底不够的尽量避免

----分割线----

本文是《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一书的读书笔记,第九篇

发布时间:2014-06-09 17:56:14

当我们谈及网络经济的开放策略时,需要先明确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网络外部性”

当新用户进入,对所有老用户产生的正面的影响,而老用户不需要对正面影响付费,就产生了网络外部性的正反馈。

标准是合作的基础

开放,意为解除限制和封锁,允许与外部交流合作。当合作的参与方越来越多时,建立起标准就成为了降低合作合作成本的必然之路,带来各种好处:

  • 扩大了网络外部性的正反馈。基于某个标准的网络接入,降低了新用户接入成本,也使信息在网络内部以无需转化的方式传播,不会增加老用户的成本,有利于网络规模的扩大。
  • 减少了产品的不确定性。比如广泛使用的QWERTY键盘,当我们找到Q键时,W键就在它右边,这是可以确定的,这降低了适配成本。各种浏览器对网页标准支持不统一,让前端开发工程师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保证不同浏览器用户看到的网页效果是一致的。
  • 有效降低了用户锁定。不管是哪个厂商生产的USB2.0设别(如果是CPU就没这么幸运了,它有各种架构,如ARM、X86等,不是每块主板都可以正常接入不同CPU的),接口规格都是一致的,都可以在各种设备上使用,除了可能插反了外,没有什么可担心,迁移起来不会有障碍。

一旦在市场中形成标准,不管是协议上的还是事实上的,都造成竞争态势的巨大变化:

  • 争夺市场份额变得比争夺市场控制力重要,因为标准的存在,各厂商的产品的核心功能是完全一致的,市场份额越大,利润就越高。也正因为如此,功能竞争被削弱,价格战成为最有力的手段,大大有利于大厂商,他们可以通过规模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
  • 为了获取用户,除了降低价格之外,在标准之外的扩展功能上下功夫也是好主意,大大促进了人机交互、视觉、周边等方向上的改进和创新。

可以做这样一个推论:在接受标准的规范市场中,深刻理解并遵守标准的专家会获得胜利;在缺乏标准的荒蛮市场中,强调兼容性的玩家会胜利。

开放策略对市场参与方的影响

  • 用户。迁移成本降低,可以选择各种产品,竞争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价格和服务。
  • 垄断厂商。对市场的控制力下降,中小厂商也可以进入市场,以质量差别不大的产品争夺用户。这里可以举IE6的例子,这个曾经居于垄断地位的浏览器,最终因为动作缓慢,缺乏对现代浏览器标准的支持,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留给了新生浏览器机会,造就了现在chrome浏览器的辉煌。
  • 周边厂商。获利明显,市场需要周边功能和互补产品来实现差异化服务。
  • 创新的中小厂商。标准会扩大市场整体规模,为中小厂商提供生存空间和竞争机会。

制定标准的策略

从市场参与方的影响看,标准实际上是双刃剑。是否参与标准及参与深度如何,都需要基本厂商收益和话语权来考虑。

  • 标准是妥协的结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平衡各方利益,通常都不是性能最好的那一个,如果能从性能上大大超越现有标准,可以采用激进的策略拒绝标准。
  • 一定要参与标准制定的过程,尤其是参与重要的会议,赞助这个会议,派出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参会。
  • 有选择性的参与标准,通过控制核心专利或是建立用户基础以形成事实标准来保持对现有标准的威胁。
  • 当标准趋向达成时,通过与其他核心成员的谈判交换利益,追求在标准的基础上双赢,获得利益最大化。
  • 识别标准中的威胁,让专业律师参与进来,拒绝模糊的口头承诺,让标准的开放性写入明确的合同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档,形成专利交叉授权,规避讼棍们(最有名的应该是甲骨文和高通)利用专利偷袭。

找好小伙伴

开放,没有小伙伴是不行的,避免找到猪队友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以下是几种方法供参考。

  • 选择互补产品、上下游厂商、渠道商建立纵向的联盟,控制整个链条。比如曾经风光无限,现在不那么风光的Wintel联盟,微软和英特尔合作为双方带来了惊人的垄断收益。
  • 选择竞争对手建立横向联盟,通常是基于扩大整体市场规模的需求,尤其是在市场形成的初期阶段,分着吃好过谁都没得吃。
  • 利用政策或其他政府支持,寻找公权力盟友,以官方标准出现的标准,效力上强大得多,推行起来阻碍小,还能得到拨款支持。

当找好了小伙伴之后,也有几个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 合作要让盟友获利,尤其是早期的,有话语权的盟友,才有利于联盟的扩大。
  • 通过保持对标准的有效但有限的控制来影响市场,既有利于自己,又不给盟友压力。
  • 确定标准及合作中主动优势的一方,保证对违约的处理能力,提高违约成本。

----分割线----

本文是《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一书的读书笔记,第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