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习札记 下的文章

技术在不断进步,革新的互联网产品推陈出新,一种又一种商业模式不断创造着财富神话。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并未因为这些改变而发生动摇,看不见的手依然决定着新产品的市场价格,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价值规律依然可以帮助你识别那些虚高的股票。

产品的成本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是智力密集型的,比如微软的操作系统、甲骨文的数据库软件、Adobe的图像处理软件。这一类的产品有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产品的特点:第一份产品被完成之后(通常需要支付高额的成本),后面的产品只需要简单复制一下,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这个特点意味着再生产几乎没有成本(产品毛利率远超传统商品),生产规模也不受限制,网络经济变成了规模经济的极端案例,产品的平均成本可以随着规模压缩到极小。后面产品不需要以生产成本来定价,极大降低了产品销售的价格门槛,甚至可以让用户免费体验到这些产品,于是我们的互联网产品里就出现了一些现在看来常见的销售策略:共享软件免费试用;产品基础版本免费,高级版本收费;书籍、音乐及视频的是试读试看等等。

产品的市场结构

由于再生产规模不受限制,单一供应商可以为所有市场用户提供服务,让竞争更加你死我活,从市场结构上看有两种形态。

1、一家独大
居于市场统治地位的产品未必是最好的产品,可能是规模效应带来的低平均成本让这个产品享有价格优势

2、多家供应商共存,提供产品略有区别
实际上是在多个细分市场上分别出现居领先的供应商,比如大型数据库通常是甲骨文和IBM的天下,而中型数据库市场微软吃下不少

网络经济对小企业是有利的,服务1万用户与服务2万用户的成本相差不大,规模效应的门槛完全没有传统行业高。

经典价格策略

如开头所说,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从未改变,经典的价格策略也适用于网络经济

1、利用规模经济取得成本领导地位,降低平均成本来降低售价,保持价格调整空间

在传统行业里,厂商可以通过优化流程,提高物流能力,或是控制分销成本来降低成本。这些手段在网络经济里用处不大,因为这些成本已经被技术降到了接近零,能显著降低平均成本的手段就是增加销量。

2、生产区别于其他的产品,在细分市场上的避免竞争或建立壁垒,保持对价格的控制力

不要让互联网产品平庸或停止变化,它太容易被复制,保持与竞品不同才可避免价格竞争压缩收益空间,必要的时候可以积极使用知识产权来建立壁垒,阻止对手或潜在对手进入市场。

3、成为市场先行者。先进入市场才能抢占份额,才有时间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的价格调整。

先行者的优势不必赘述。当独占市场时,要时刻警惕新技术,新技术带来的低价格优势要远高于品牌和规模带来的竞争力优势;当市场出现竞争者时,可以牺牲部分短期利益,采用降价的方式销售产品,压缩潜在市场的规模,达到限制新竞争者的市场份额的目的。因为先行者通常也在成本方面占优,降价的目的是展示力量,让新竞争者面对可能的价格战知难而退,也能威胁潜在的可能进入市场的竞争者。

产品差异化才是生存之道

同质化产品由于相互可替代性强,它们间的竞争无一例外会使用价格战这一方式,使价格向边际成本靠拢,最后把产品价格变成零,纯销售差额收入也变成零,除非能变革盈利模式,否则价格战会抹杀所有参与厂商的利润。国内的杀毒软件市场无异就是一例,在360安全卫士和微软免费杀毒软件的影响下,各家杀毒软件都纷纷降价和免费,这是消费者乐于看到的,不是厂商乐意的。为了避免自己的产品在竞争中陷入价格战,就需要确保产品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确保产品差异化。

价格差异化实现收益最大化

在实现产品差异化,在市场占据主动之后,就能开始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包括两个部分:

1、实现用户个性化产品,使产品的用户价值最大化,让产品变成一种因人而异的服务(优质产品易被复制,优质服务难被取代),基于用户价值去定价,而不是基于成本去定价。

2、保持动态的价格机制。在价格在用户可接受范围内尽可能高,但是不能让利润率刺激到新资本进入这个市场,比如中国互联网新产品尽可能不要刺激腾讯这样的巨头进入;在进行价格竞争时,又保证不能过低影响生存。

为什么差异化定价能带来最大收益呢?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种情境:

A产品的成本是50元,它有100个潜在用户。当定价为100元时,有50个用户愿意购买,这时候利润是50X(100-50)=2500元;当它降价到80时,有90个用户愿意购买,这时候利润是90X(80-50)=2700元,虽然单个用户的利润在下降,但是总量的上升带来了总利润的上升。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给每个用户设定一个正好符合他最大心理价格的价格,就可以让全部潜在用户都购买产品,达到最高利润。

如何差异化定价

差异化定价的必要准备工作是了解你的用户,好在万能的互联网提供了大量工具,我们可以利用google analytics(在免费的统计工具中,它无疑是最棒的,功能强大到难以置信,通过阅读帮助文档可以迅速部署及使用它)或者百度统计这样的第三方统计系统轻松了解用户分群及用户在web或移动设备上的行为,从而改进产品及服务,这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值得花大量时间研究。如果技术能力够强且不愿意将数据透露给第三方,可以自己搭建log分析系统来做。

经济学家庇古区分了三种差异化价格的形式,分别被称为:

1、一级价格歧视(个人化定价):以不同的,正好等于用户最大心理价格的价格向用户销售

这种方式实际是难以存在的,因为识别一个用户的最大心理价格成本极高,在大规模用户的情况下,识别费用远高于收益,也很难具备可以操作性。

2、二级价格歧视(版本划分):提供一个不同价格的产品系列,由用户选择购买
这个用window操作系统来说明最合适,微软提供了家庭版、专业版、旗舰版等各种版本,产品功能各不相同,用户具有一定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消费水平购买,实际上会刺激用户潜在需求,扩大销售量。

3、三级价格歧视(群体定价):为不同的消费人群提供不同的价格

常见的方式是区别学生、老人等群体进行人群定向折扣或是对新老用户进行折扣。群体定价相对于前面两个来说,设置更巧妙一些。原因有这样四种:

3.1、用户群是价格敏感的,通常是学生或老人这样的非高收入群体

3.2、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假如某款产品对用户的价值与用群规模正相关,那么使产品成为时尚或是标准就意义重大,对大目标用户群或深具影响力的客户进行折扣销售甚至免费能有效增加用户规模。这种效应在社交产品上尤其突出,厂商甚至愿意付费让用户使用。

3.3、为了将用户锁定在产品上,限制竞品的市场规模

3.4、用产品对不同用户群的价值是不同的,比如网络小说对个人而言是快销产品,价值低,但对电子书城而言价值高,因为可以反复出售给不同用户;歌手的新专辑对粉丝意义重大,但对非粉丝价值低,所以专辑通常会设置一个针对粉丝的预售价。

----分割线----

本文是《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一书的读书笔记,第二篇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管信息时代对传统商业模式造成了多大的冲击,背后的经济规律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那些经典的经济学分析工具依然能帮助我们理解网络经济,为互联网产品制定各种策略。

产品的定价策略

网络经济里的产品形态有很多种,它可以是真实的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iPhone上的某个游戏APP,还可以是几段代码或是一条八卦新闻。本质上看,它们都信息渠道或是信本身,在市场里它们被定价、被交易、被消费。产品的提供者生产种类繁多的信息产品,也耗费大量精力制定繁复的销售策略(甚至到了消费者难以理解的程度,比如中国移动那些数量庞大,计算复杂的话费套餐),这些依然遵守基本的经济规律,也就是价值决定价格。

那为什么功能差不多的APP价格会差异那么大呢?这与产品生产的特殊性有关,开发一个APP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复制一份的成本可能只是按几下键盘。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就是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第一份APP的成本非常高又不可避免,以后再产生同样的APP成本就非常低,如果使用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机制,第一份必然是无人购买的天价,第二份即使只卖1块钱也会产生惊人的利润率。所以网络经济里的产品需要根据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来定价,而用户对不同产品的评价注定是差别很大的。这种定价机制让市场的后发者很难受,如果只是提供一个领先者的相似产品,对用户而言,产品不新鲜就意味着边际收益不好,估价都不会太高。

用户对一个产品的评价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一种先尝后买的形式。暴雪的《暗黑破坏神3》未出先火,帐号卖出高价,是因为用户群接触过暴雪的其他游戏,即使还没有玩过新游戏,也认为高价是值得的。纯信息产品更是如此,我没法知道明天的网易新闻里的用户吐槽是不是值得花时间去看,但根据经验,应该还是很搞笑,值得我花上十几分钟。利用试用、口碑、品牌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来影响价格的策略,更适合互联网产品。

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技术的发展让复制一个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知识产权保护变得异常重要且难以实施。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也成为一门庞大的产业,也成为产品的成本被转移给了用户,还产生了一个困境:保护得太厉害,用户不买,丢失用户基础,没收益;保护得不厉害,用户盗版,虽然形成了用户基础,还是没收益。保护知识产权,不管是打击盗版还是限制对手,要选择合适的策略是收益最大化,而不是成为产品销售的障碍。

竞争策略

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时候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过载资源。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想从用户那里赚钱,就得让用户关注。网络经济是眼球经济,这说法一点都不过分。波特的五力模型是制定战略的好工具,根据网络经济的自有特点,竞争对手、产品锁定用户的能力、用户影响市场的能力、供应方影响市场的能力、行业现状五种力量的此消彼涨影响着竞争策略的细节。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市场参与力量值得重视,那就是政府。

----分割线----

本文是《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一书的读书笔记,第一篇

网站运营是一个大话题,某一天晚上,在酒精的催化下画了这个图,抛砖引玉。

点击查看大图:
网站运营思维导图

网站运营工作非常琐碎,需要极大的耐性,很多刚入门的网站运营人员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容易陷入某些细节而忽视费效比,这个图的目的就是帮助梳理一下网站运营工作的一些大方向。

当我画完这个图之后,又一次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即使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也依然后广阔的未知世界……多读书没坏处。

市场上的拼音输入法已经相当完善,目前大概算是进入了产品的成熟期,也许是我眼光有限,我觉得拼音输入法再有创新将很难。曾经有那么几天时间,我跟输入法可能会走得很近,以下写的就是那几天的一点思考。

细分市场是重要的,在铺安装量的时期过去之后,如何满足细分用户将更加重要。做细分市场就要研究细分用户,这里我虚拟这样一群用户,可能就是那一群所谓互联网意见领袖...

这群用户有这样一些特性:
1、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收入较高
2、从事脑力劳动,需要撰写比较正式的文档,词组要求准确
3、有时会使用英文与国外人士交流

再看市场上主流的拼音输入法,都有在线升级词库的功能,能够输入网络上各种流行的词语和符号,而且这些词语往往排在可选词的最前面(让我想起来在参加中关村在线一个活动时,搜狗市场人员说的一句话:,大意是如果有一天搜狗不能马上输入网络流行词汇了,网友们一定会骂)。我想,输入法的PM们一定听过这样的抱怨:什么乱七八糟的词都排在前面,影响输入,这些反馈大概都是上面那群用户提交的。

怎么满足这群用户的需求又不忽视大量娱乐性用户的需求呢?我觉得现实中有个相当成熟的应用,那就是手机的情景模式,不同的情景模式不过就是不同的设置组合而已,比如声音大小、是否震动、是否有提示音等等。那么拼音输入法里有什么可以设置的呢?那就是词库和词频。

满足需要准确输入的用户,可以设定一个商务(政务)模式,载入商务词库,正式用语优先,自定义词组和网络流行词组放后面。同样的,娱乐模式就是可以最快输入那些网络热门词,这样工作生活两不误。这样的功能现在输入法都可以做到,只是设置没有那么方便而已,需要对选项进行逐项修改,遗憾的是我虚拟的这群用户里有大量的电脑操作白痴,他们根本不会知道或者恐惧去面对详细设置。拼音输入法的情景模式除了在功能上有一点区分之外,还需要在视觉上有一个区别,这个更简单,换个皮肤就行了。

扩展一下,同样的思路可以做出来男性版、女性版、周杰伦版、小沈阳版、魔兽世界版、征途版,估计运营们该高兴了,多省事儿的推广啊。

接下来解决英文输入的问题,现在的拼音输入法已经有多种的拼音输入模式,可以提示输入英文单词,但是万一我忘记或是不知道单词怎么拼写,该怎么开始呢?去查字典?所以,输入法可以跟词典结合,起到一个翻译的功能:

中文字词->汉英词典查询->英文单词->用户选择输出
PS:如果google来做,还可以整合google语言工具,实现整句翻译。

这是一个多对多的关系,所以在输入时会多一步选词的过程,在操作设计时要谨慎考虑。

最后总结一下给拼音输入法加的两个功能:
1、情景模式
2、整合翻译

有人留言问怎么搭建一个自己的jaiku,我来简单写一下。
1、保证在电脑里安装有python2.X,如果是python3会有兼容性问题。以下是安装文件下载地址,请选择合适的:
http://www.python.org/download/releases/2.6.2/
2、保证安装有google app engine sdk for python,因为jaikuengine是用python写的:
http://code.google.com/appengine/downloads.html
3、获取jaikuengine,需要使用svn 工具,地址是:
http://jaikuengine.googlecode.com/svn/trunk/
Export一个到本地,有些设置文件需要修改。
4、打开刚才获取的jaikuengine文件夹,修改app.yaml,将第一行application:"jaikuengine"改成application:"你的项目名",然后将jaiku文件夹放到google app engine的安装目录去(非必要,只不过多了一种上传的方式)
5、打开命令行,进入jaikuengine的目录,执行"manage.py config -write-to-file",开始站点环境的设置(如果是linux环境中,就是“python manage.py config -write-to-file")。这个地方要填写app engine的地址,就是xxx.appspot.com这样的,会影响到站点首页的跳转,如果不是很清楚这部分,就用xxx.appspot.com(xxx是你的项目名),设置完成后会在目录了发现一个local_settings.py的文件,都写在里面了,可以自行修改。
6、上传项目,用命令行进入jaikuengine目录,执行"manage.py update",填写你的gmail地址和密码,完成。如果是在google_appengine目录下,执行"appcfg.py update jaiku"(jaiku是存放jaikuengine文件的目录,刚才已经移动到google app engine目录下了),访问你的站点,OK~

题外话:我在域名设置那个地方遇到点障碍,感谢光明同学指出了我的错误。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仔细察看jaikuengine的doc目录

如果不想安装SVN软件,我上传了一个jaikuengine压缩包,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