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Infra:通往“统一上下文层”的三条核心路径
一、为什么要有统一上下文层
AI Infra 从“数据流”向“知识流”和“状态流”转变,企业级 Agent 落地确实是混合型的,并且一个能够共享知识和状态的 Context Engineering 基础设施,即“统一上下文层”(Unified Context Layer),是实现复杂 Agent 工作流的刚需。有 3 个必然性:
- 企业工作流必然是多人多Agent混合的形式
- 多agent必然是多基座模型
- 复杂工作流必然是要求有状态的会话管理和上下文持久化能力
因此:解决知识共享、状态同步和流程可控性这三个核心问题,需要有统一上下文层
二、统一上下文层有 3 个关键环节
2.1 治理:上下文可信
- 将原始、混乱的信息,转化为结构化、可验证的知识单元,通过RAG等机制,为AI的每一个输出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 从文档解析、向量数据库,到图RAG的严谨推理,治理确保了注入AI的知识是纯净、合规且可追溯的
- 建立整个智能系统可信度基础的第一步
2.2 感知:AI 解析理解多模态数据
- 将异构、非结构化的多模态数据,实时转化为AI可以理解并执行的上下文或指令
- 无论是解析视频中的视觉逻辑,还是将音频流与时间戳绑定,感知让AI能像人类一样,从全息信息中获取洞察
- 是Agent世界的输入引擎,决定了AI能看到多广、理解多深
2.3 控制:掌握Agent工作流
- 管理着Agent的执行流程、长期状态与非线性决策,确保任务流程的可靠、可控与可调试
- 从LangGraph的图结构化工作流,到AutoGen的多Agent协作,再到Manus AI的注意力操控,控制让智能体不再是一时兴起,而是目标明确的行动者
- 决定了AI能否将海量知识,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现实生产力
三、治理、感知、控制的关系
这三条路径的关系,想象为一座高效运转的未来工厂:
- 感知(Perception)是工厂的采掘与提纯部门。它将来自世界的原材料——视频、文档、数据流——进行高精度采集和初步加工
- 治理(Governance)是工厂的仓储与质检中心。它将提纯后的材料进行结构化存储,贴上标签,确保其质量与合规,随时准备投入生产
- 控制(Control)则是工厂的精密调度与生产线。它在最精确的时刻,将最高质量的知识“零件”,调度并注入给AI执行器,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稳定、高效,最终产出远超预期的智能成品
四、总结
这三条路径,共同交织成一张承载智能的“上下文网格”。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而是统筹检索(治理)、记忆(治理/控制)和工具编排(控制)的系统级实践。
不同的项目,因为团队背景、技术积累、产品起点不同,会选择其中一条路径,最终走向“统一上下文层”,也就是 Context Inf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