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Infra:来自 Beam AI 的企业级 Agent 流程设计
Beam AI 是一家致力于 “agentic process automation”(智能代理流程自动化 / AI 代理自动化流程)平台公司,在它的官方网站,有一张架构流程图,很好展示了一个将任务分解(planning)→ 步骤规划(plan step)→ 工具查找 → 执行(execute step)→ 结果回传并同时与长期记忆(Memory)交互的闭环架构
一、执行闭环说明
编号 | 含义 | 动作 |
---|---|---|
1 | 用户发任务 | Trigger:输入目标 |
2 | 拆解 + 写上下文 | Plan Task:拆任务·存Context |
3 | 读记忆做规划 | Plan Step:查Memory·选Tool |
4 | 执行动作 | Execute:调工具·读写Memory |
5 | 结果返回 | Output:返结果至Trigger |
6–8 | 循环执行 | 循环:直到完成 |
二、设计精髓
- 分层解耦:任务编排(Plan Task)≠ 步骤决策(Plan Step)≠ 动作执行(Execute)——可并行、可复用、可调试
- Memory 是状态总线:所有上下文(历史、权限、结果)集中管理,实现跨步骤认知连续性
- 工具即能力抽象:API/SDK 不直接暴露,仅通过“调用名称”接入(如
send_email
,create_ticket
),解耦实现 - 双向数据流:外部系统既是知识源(Notion/SAP/Zendesk),也是执行终点(Airtable/Gmail/Freshdesk)
- 闭环自驱:每步读写 Memory,形成“感知→决策→行动→学习”自循环
三、落地注意事项
风险 | 压缩对策 |
---|---|
重复执行 | 所有写操作必幂等 |
Memory 混乱 | 明确定义 Schema + TTL + 权限分域(会话级 / 长期知识) |
安全泄漏 | 工具调用需授权矩阵 + 审计日志 |
无法恢复 | 失败必有回滚/人工介入点 |
不可追踪 | 每步记录:输入/工具/输出/耗时/错误码 |
生产事故 | 所有写操作先沙箱预演 |
合规风险 | 数据脱敏 + 最小化原则(GDPR/公司Policy) |
四、总结
这是一个典型的可迭代、以 Memory 为核心的 agent 执行架构:
从接收目标 → 任务拆解 → 步骤规划 → 工具查找 → 执行 → 结果回传,并在每一步与 Memory 交互以保持上下文与累积知识。
同时,还需注意与企业系统(Notion/SAP/Zendesk/Airtable/Gmail/Freshdesk)和工具集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