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劳动万岁 下的文章

不久之前,腾讯开始在部分QQ会员的QQ邮箱里内测web版QQ,虽然这个服务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仍然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同类的服务,如web版Gtalk、web版网易泡泡、web版MSN、web版淘宝旺旺,就连SNS的后起之秀校内网,也有一个web版的校内通。与这些IM软件的web版异曲同工的还有将office搬到浏览器里的google app以及各种在线处理图片、音频、视频的服务,甚至还有所谓网络操作系统,几乎覆盖了电脑使用的所有领域,这表明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桌面软件网络化。

在互联网中还存在一种与浏览器化正好相反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大型网站纷纷推出自己品牌的软件,将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整合到小巧精致的客户端中,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推荐给用户下载,达到长期占领用户桌面的目的,将竞争从火热的网络延伸到距离用户最近的地方,还有拓展到手机等数字移动设备的趋势。比较著名的有mozilla推出的Prism,使任何web应用服务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运行,还有基于Adobe AIR平台和微软力推的Sliverlight的多种小程序,都很好诠释了什么是网络应用桌面化。

在中国互联网里,这两种趋势都相当明显,数字音乐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要需求之一,可以管中窥豹,作为缩影来研究。

首先来看一看桌面软件网络化的趋势:

1、迅雷和网际快车

迅雷无疑是中国客户端软件的成功范例,早在几年之前,它就推出了web迅雷和迷你迅雷,将浏览器与客户端软件更紧密结合起来,并成全了xunlei.com这样一个资源门户,比迅雷更老牌的网际快车也建立了kuaiche.com,二者都从下载工具开始向内容提供商和发行渠道的身份转变。可以看到两个资源门户网站都在首页设置了“音乐”这样的导航链接,所不同的是迅雷有自己的音乐频道,而快车则跳转到了可可西音乐网。

迅雷看看

2、千千静听

如果说网际快车和迅雷的这种网络化是因为下载工具天生带有互联网基因,不能作为桌面软件网络化典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千千静听这个播放器。在千千静听诞生之初,它只是一个winamp的模仿者,自带了一个并不丰富的歌词库,只能通过输入url,播放一些网络音乐,总的来说,它是一个单纯的桌面软件。可是现在不同了,打开最新版本的千千静听,首先会有一个气泡式的窗口弹出来,推荐给用户一些最新的歌曲,点击就可以直接播放,毫无疑问,这些歌曲不在用户的硬盘上,而存在网络中。它还有一个叫做“音乐窗”的按钮,点击之后弹出一个窗口,内嵌了一个网页,展现出一个微型的在线音乐站点,这样做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会带来比较大的内存消耗,网页打开的速度也受到网速的限制,可能在被百度收购之后,百度的互联网气质改变了这个播放器,使之越来越网络化。

千千静听

再来看一看网络应用桌面化的趋势:

1、新浪

作为传统门户,新浪的步伐一直比较稳健,最近却动作频频,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浪有自己的品牌优势,音乐频道推出了自己的桌面播放器,可以试听新浪乐库的歌曲,但受限于新浪音乐频道的流量和曲库大小,这个播放器多为推荐内地选秀歌手,并没有流行起来。

2、搜狐

同样作为门户型网站,搜狐旗下的搜索引擎搜狗在MP3搜索领域成绩不错,搜狗音乐盒这个web服务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用户,因此,搜狗适时推出了一款桌面播放器,也叫做“搜狗音乐盒”,使用P2P提供下载服务,并可以与搜狗帐号整合,达到同步试听的目的。与新浪相同,搜狐的优势体现在资讯方面,在音乐推荐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3、专业试听网站

内地比较著名的音乐试听网站,有一听音乐网、九天音乐网、巨鲸音乐网等等,它们给用户提供了除下载以外另一条获取最新音乐的途径,目前,只有市场份额领先的一听音乐网低调推出了一个客户端,叫做“一听音乐盒”,由于长期在在线试听这个领域里耕耘,这个客户端试听速度和音质都有保障,即使是推荐给用户的内容,也是比较优秀的,反而更被人看好。只是客户端技术与web技术区别较大,花费也更高,如果不具备相当的实力和勇气,专心细分市场的中小网站是难以推出类似服务的。

一听音乐盒

将桌面软件网络化和网络应用桌面化放在一起考虑,就会发现实际上是全球互联网带宽的迅速增长和硬件设备不断推陈出新使得网络与本地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或者是信息技术,回归到它最本质的功能--为生产生活服务。

http://eggblog.net

有点名气的鸭蛋部落格发了4.0.2版本,下载回来一下,没有简体中文的语言文件,在午休的时间里,翻译了一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下面说一下这个blog程序的特点:
1、很小。真的很小,如果没有fckeditor,估计不足100k。
2、没前后台之分,也许很多人不习惯。
3、自带了一个讨论区,简单的论坛。
4、自带了相册,也简单。
5、支持tag和RSS

缺点:
1、对中文支持不是那么好,需要修改编辑器和程序,有人愿意做么?
2、在用户表里,密码是不加密的
3、安装不够简单

PS:这个开源项目托管在sf.net,目前...
我只好打个包给大家下载,已经包含了 本人 翻译的中文文件,源码下载站的各位分流一下

系统要求:
PHP v4.1.0+
MySQL v3.23.32+
PHP-GD library

安装说明:
1、复制config.inc.php为config.php,并填写config.php里所有的内容
$config[‘lang’] – 默认使用的语言,如果是中文,为zh_CN
$config[‘theme’] – 默认使用的模板,官方有部分模板下载
$config[‘email’] – 您的邮件地址
$config[‘title’] – 网站标题
$config[‘subtitle’] – 网站副标题
$config[‘meta_desc’] – 对您网站的描述
$config[‘meta_keys’] – 关键词
$config[‘forums’] – 1为启用讨论区,0为不启用
$config[‘photos’] – 1为启用相册,0为不启用
$config[‘mysql_host’] – 数据库服务器
$config[‘mysql_user’] – 数据库用户
$config[‘mysql_pass’] – 数据库密码
$config[‘mysql_db’]- 数据库名
$config[‘uri’] – 网站的URI,如 http://www.luweiqing.com/demo/
2、将install.php.old更名为install.php,运行之,完成了安装。
3、删除install.php和 upgrade_3to4.php

需要保证一下目录和文件可写
/config.php
/photos/full/
/photos/category/
/photos/thumbnail/
/photos/uploads/

升级:
运行upgrade_3to4.php这个文件

写清楚这篇日志比翻译完这个程序还累人。

typecho

Magike项目有了一个新的起点,今天公布了最新的产品,那就是Typecho。这个新的博客系统会给您带来这样一些新东西:

1、更换成为Typecho专门编写的轻量级内核,带来更加轻巧的结构、更快的速度。
2、更加详细的注释,为初学者、插件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帮助。
3、重新设计的前后台界面。
4、一个更加完整的开发团队。
5、一个全新含义的名称。阅读以下文章可以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
http://www.typecho.net/archives/3/

我们热切盼望广大开源爱好者为这个开源项目贡献代码,参与其中。相关事宜请查看:
http://www.typecho.org/contribute

开发团队把项目托管在google code上,项目地址是:
http://code.google.com/p/typecho/
有兴趣的用户可以从SVN上获取到与开发团队同步的程序文件。

另外,我们还搭建了两个站点。
官方日志:www.typecho.net
在这里,会发布开发的最新信息、团队成员的设计思路、程序开发心得等等,并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
项目主页:www.typecho.org
这是一个wiki,用于存放开发的相关文档和开发者社区。

目前,项目还是出于开发版的状态,从Magike升级到Typecho的升级程序将在beta版时候给出,Magike项目只会在有重大bug的情况下发布更新(虽然我们对代码安全性有一些信心,但是依然要有这样的承诺),让我们从新起点开始吧!Typecho!

我们正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人们交换信息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种类越来越多,信息的迷雾包裹着我们生活的全部。企业如果想在这团信息迷雾中生存,就要一个机制来处理信息,经过长时间在实践中摸索,一些先驱者开始构建一种叫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东西来作为企业运作的基础平台,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慢慢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始流行,逐渐成为信息化时代里企业生存的基本要素。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力求通过这种努力来完善企业运作,获取更多收益,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大潮里,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如果给我们的系统加上这个功能就更好了!的确,优秀的企业时时刻刻都在追求"更优"的结果,但是对于信息化来做,这种"更优"真是我们要的吗?

笔者举一个案例来说明,C公司是北京一家中型的文化传播公司,公司有一些职业的经纪人,这些经纪人实际上是公司的股东之一,每个经纪人可能与公司旗下多个艺人签有合约,同时,C公司也配备有一些企划宣传人员。由于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C公司的业务量不小,遍及全国各地,公司常常派出由一名经纪人带领多名艺人,加上若干企划宣传人员组成的小团队到各地演出,这给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服装道具管理等管理活动带来了相当的压力,实际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C公司为了改变管理乏力的情况,决定在公司总部组建专门的协调管理部门,并建设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把这些复杂的演出活动管理都并入信息化的轨道。C公司上上下下都很重视这个系统的建设,参与热情很高,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都提出相当多建议,公司也派出了专门人员来配合软件公司人员进行工作,很快,系统规划人员就提交了一份《C公司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书》,C公司管理层看完很满意,这时候,有人提出:如果有一个视频电话会议的功能就更好了,这样不管经纪人、艺人或者其他员工在任何地方演出,只要通过视频电话功能,都能参与公司会议,不受空间的限制,而且,这样"很酷"。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也认为这个功能很不错,于是,在系统规划书中加上了视频会议,并在之后开发中投入相当大的资源来实现这一功能,软件公司相信,这个视频功能做得很优秀。经过半年的运作,C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系统规划人员收到的反馈中,对视频会议这个功能的抱怨颇多,管理层发现自己更习惯通过面对面的会议来决定公司下一步的走向,员工则干脆不用这个功能,都用电话解决,结果就是视频电话会议功能变成了鸡肋。后来在C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中,这个本来被寄予厚望的功能被取消了。

"必需"(must)与"更优"(better)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最适合用户,费效比最好的,当追求"更优"变成"锦上添花"时,就很有可能稀释费效比,造成浪费。现实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例如在本来只是作为内部文件传输平台的局域网使用多台价格昂贵的高级服务器、只需要很少互联网带宽却使用的是千兆独享的光缆传输、只作为普通文字处理的终端却使用了高性能的显卡、本来通过短期技术培训就能就能胜任的岗位却要求博士学历等等。

如何在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时候避免这种"锦上添花"的尴尬?
首先,要明白专业眼光并不等于用户需要。专业人士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他们知道如何能将事情做得更好,专业眼光更有参考价值,专业人士的话权重更高是必要的。但是这可能存在消极的一面,专业眼光总是与众不同的,如果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那些"不专业"人士,那么基于"专业眼光"做出来的信息化产品就会与"不专业"人士产生错位,提高了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磨合成本,这时候就管理信息系统像是一把结构精巧,功能复杂的瑞士军刀,而用户其实只是需要一支牙签而已。瑞士军刀功能更好,而且以后很可能会用到其它功能,但是在此刻,军刀真的很尴尬。

接着,要明白"用户永远是对的"。普通的用户可能会有很多极其没有效率的习惯,也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甚至顽固的想法,比如"这个按钮为什么在这里,而不是在那里?"、"这里为什么是蓝色,不是红色?"、"这个声音为什么是'嘀嘀嘀',不是'嘟嘟嘟'?"……面对这么多的疑问,只有一个概念是最重要的,要尊重最终用户的使用习惯,他们才是信息化最前沿的人,他们永远是对的。在中国,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宁可人等设备,也不能让设备等人!",如果企业发现员工暂时还不能适应规划中的信息化高度时,一定要放缓信息化的脚本,先进行人员培训,哪怕在这个时候,信息化有很多"更优"的功能或是方式可以运用到企业中。

最后,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人员与机制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适合的过程,今天看来还非常超前的功能,在明天也许就是落伍。这要求企业在信息化道路上随时审视自己,审视对手,不但要破除"更优"的迷局,还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

竞争的巨大压力迫使企业用各种办法强化自身能力,精神高度紧张,即使在这时候,也要保持清醒,时常问一问自己,在信息化的道路上,我们所做的,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企业信息化让电子文档成为企业智慧财产的主要载体,信息化程度越高,企业产生的电子文档就会越多。能否管理好企业文档并充分挖掘企业智慧财产的价值,是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重要考察指标。

传统上,企业文档无论保存在什么地方,都呈现出一个树状的结构,通过不同的分类,可以把企业文档保存在相关目录中,因此,可能会出现多级子目录的情况,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同从根目录开始,通过一条也许很长的路径(例如A电脑D盘C目录下的B子目录下的E文件),直到找到文档。在效率至上的竞争社会里,是不允许这样的,于是人们采用了搜索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将树状的文档结构扁平化,这同样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准确性,这个问题就需要设计合适的排序机制来解决。实际上,排序在人机交互上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细节,一个合适的排序机制可以是企业文档更加有序,具有更好的可读性,提高文档管理工作的效率。

要理解企业文档排序机制,首先要对企业文档的基本构成进行分析。一般说来,企业文档由 文字、照片、图纸、表格、音频、视频 等等元素构成,类型相当复杂,电子文档的多样性给文档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大型企业一般会针对本企业的业务进行分析,动用天文数字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文档管理机制,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投入大量资源开发自己的文档管理机制是没有必要的,大都会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一、 Email方式。通常是将文档保存在邮件附件中,这种方式在中小企业中很常见,它有自己先天的优势,那就是传播速度快,利用已有的成熟邮件系统及邮件客户端(如outlook、foxmail、thunderbird等),可以对企业文档进行归档和分发,这种方式,基本上是通过时间排序来管理企业文档的。缺点显而易见,如果采取自己搭建企业邮局的方式,一则企业邮局软件花费很高,二则受网速的影响很大;如果采用大网站提供的服务,除要考虑网速影响文档管理外,还要考虑邮件附件大小限制对企业文档保存的不利因素。更重要的是这些文档是分散保存在不同的邮箱之中,很难能适应一个企业文档可能出现多个版本的情况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情况。

二、文件共享服务器。在文件服务器中对文件进行分门别类存放,通过文件共享对文档进行管理,有比较简单的搜索功能,仍然很难对企业文档进行挖掘和再利用,这种方式基本上就是分类排序和时间排序的结合体。

三、专业文档管理软件。一些比较大的软件开发商,如IBM、用友、金蝶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许多解决方案,开发出了许多专业文档管理软件,但是考虑到软件成本和培训成本,更多的企业采用SVN版本控制工具来管理文档,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这种方式比较先进,能够很好控制文档的来源、流向、时间等等,只是技术门槛比较高、专业性较强、相关软件也比较复杂。这是一种混合型的排序管理。

在企业文档管理中采取的任何排序方式,都来自于对文档基本属性的定义。不管企业文档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的,都不会改变其基本属性:

一、time。基于文档的生命周期,产生了时间排序 ,根据企业目标的不同,文档的生命周期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里举软件开发文档的例子来说明。一个软件开发文档常常是这样的情况,先形成一个初稿,结果多次修改后,成为了开发文档,这时候文档就被锁定不再修改了,在开发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解锁文档进行修改,直到产品最终上市,开发文档终结,进入文档数据库存档保存。这样就基本确定了文档的时间点类型。
1、创建时间;
2、修改时间;
3、锁定时间;
4、解锁时间;
5、终结时间 ;
在查找文档的时候,这些时间点就成为了搜索的具体参数,由于时间的一维性,通常就是升序或者降序排列。

二、 location。基于文档的存放位置,产生了分类排序。 这里的位置绝不仅仅是指电子文档在存储设备中的存放路径,也包括了存储设备的物理位置,还有根据内容相关性确定的文档所属分类等等。例如, 企业的市场、行政、产品开发、服务支持、工程等部门,都存在着大量的文档资料 ,这就是一种天然的分类,属于某一个部门的文档在不指定特殊排序方式的时候视为是无序存放了,这种无序本身就是一直排序。

三、role。基于角色,产生了等级排序,与对文档的操作相关 ,如果只保存文档而不进行其他操作,就不能挖掘出企业文档的价值,但是操作也是有风险的,如果出现操作失误,同样有可能使文档价值受损。

1、文档安全等级 。企业文档通常包括了很多敏感资料,需要针对不同的人设定不同的保密等级来管理,这就产生了安全等级排序 ;
2、文档的重要程度,如 分为 核心文档、补充文档 ,并据此进行排序 。重要程度与安全等级并不直接相关,例如一家运作开源项目的软件企业,软件开发文档相当重要,但是并不保密,全部公开,也就是安全等级不高,而员工的薪酬表,重要程度甚至不如开发文档,但是保密,也就是安全等级高。

四、keywords。这里引入“ keywords ”这个 词来称呼 文档的 所有 特殊属性, 想设计新颖有效的排序机制,就需要定义很多有意思的特殊属性,通过这个keywod来排序文档,达到最优的效果。例如定义一个文档阅读次数的属性,就可以用次数排序来找到最受关注文档,以此作为文档重要性的关键参数,也可以定义一个文档搜索次数的属性,以此排序来找出用户最需要的文档等等,显然,这样的排序更有助于企业文档价值的挖掘,keywords是企业信息化因此创新的主要着力点之一。